马流感(Equine Influenza)是由马流感病毒(EIV)引起的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,主要影响马、驴、骡等马科动物。其典型症状包括高热、咳嗽、流涕、食欲减退及运动能力下降,严重时可引发肺炎甚至死亡。由于病毒传播速度快,且易在密集饲养或赛事活动中暴发,及时准确的检测对于疫情控制、动物健康管理及国际贸易检疫至关重要。通过科学检测,不仅能早期发现感染个体,还能评估群体免疫水平,指导疫苗接种策略,最大限度减少经济损失。
针对马流感的检测主要涵盖以下几类项目:
1. 病毒分离与鉴定:通过采集鼻腔拭子、咽拭子或肺组织样本,接种鸡胚或MDCK细胞进行病毒培养,分离病毒后通过血凝试验(HA)、免疫荧光法(IFA)或PCR确认病毒亚型,是确诊的“金标准”。
2. 抗原检测:使用快速检测试剂盒(如胶体金试纸条)或ELISA技术直接检测样本中的病毒抗原,适用于现场快速筛查,但灵敏度略低。
3. 核酸检测: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(RT-PCR)或实时荧光定量PCR(qPCR)检测病毒RNA,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,可区分不同病毒株(如H3N8、H7N7)。
4. 血清学检测:通过血凝抑制试验(HI)、病毒中和试验(VNT)或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水平,用于评估免疫状态或追溯既往感染。
5. 临床症状监测:结合体温、呼吸频率、咳嗽频率等指标进行初步判断,需与其他呼吸道疾病(如马疱疹病毒感染)鉴别诊断。
根据检测目的和场景,常用方法包括:
1. 分子生物学方法:RT-PCR和qPCR可快速检测病毒核酸,适用于早期感染诊断;全基因组测序用于追踪病毒变异及溯源。
2. 免疫学方法:ELISA检测IgM/IgG抗体动态变化,HI试验用于评估疫苗免疫效果,操作简便但需双份血清对比。
3. 病毒培养法:需生物安全二级(BSL-2)实验室,周期较长(3-7天),但可获取活病毒用于进一步研究。
4. 快速诊断试剂盒:基于抗原-抗体反应的侧流层析技术,15分钟内出结果,适合基层单位或疫情应急使用。
全球范围内主要遵循以下标准:
1. 国际标准:世界动物卫生组织(WOAH/OIE)《陆生动物诊断试验手册》规定病毒分离、RT-PCR和HI试验为官方认可方法,要求检测实验室通过ISO/IEC 17025认证。
2. 样本采集规范:急性期采集鼻咽拭子(发病后1-3天),置于病毒运输培养基(VTM)中冷藏运送;血清样本需间隔14天采集双份,-20℃保存。
3. 结果判定:病毒分离阳性或PCR检测Ct值≤35为现症感染;HI抗体滴度≥1:40提示免疫保护,双份血清抗体4倍升高表明近期感染。
4. 疫苗效力评估:依据OIE指南,疫苗免疫后HI抗体应达到1:160以上,攻毒保护率需≥70%。
各国还根据本地流行毒株制定补充标准,例如欧盟要求进出口马匹需提供EIV阴性检测报告,美国则强制赛事马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。